基于“服务工厂”全域智能化理念,构建林草全场景监测数据体系、林业智能数据中心、野生动物监测预警平台、森林防火监控平台、病虫害防治管理系统、国家公园/保护地管理系统、生物多样性系统等多场景应用能力,通过业务智能化、数据整合和智能应用创新,助力林草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质增效。
灵控倡导的“服务工厂”智慧林草,重新定义林草资源数据智能化服务,实现各类林草资源“天、空、地、人”数据的采集、融合、业务汇聚、一网统管,以及智能应用的深化。打造一个一体化、可持续、可扩展、可定制以及生态共建的“全域覆盖、随遇接入、按需服务、安全可信”的服务体系。
#01
概述
政策背景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国家陆续出台《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林业和草原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指导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化引领林草业发展。全国森林防火规划纲要(2016-2025)提出:需要大幅提升森林防火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四种能力。
痛点与挑战
与此同时,林草管理部门面临各类挑战:
-
在国家积极推动数字化的浪潮下,尽管智慧林草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尚处摸索阶段,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的调查、监测、评价、预警等能力相对薄弱,数据管理和智能对比分析的不足使得智能数据的应用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而数据的多样性能够为智慧林草带来多大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能否实现流通;
-
随着林草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信息分散在不同平台内成为新问题。不同平台的数据,存在收集和统计维度的差异,无法统一,不得不面对繁杂的数据清洗、整理和分析工作,损耗大量人员精力,也使监管部门难以从整体把握现状,从而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随着设施规模的扩大和复杂度增加,原有系统架构复杂,难以实现系统扩展和系统间的交互;
-
监测预警类设备系统和平台大多聚焦在单一场景的效率提升,不仅无法解决多平台布局和多部门、跨层级协同的数据壁垒,甚至本身就是一个个“数字孤岛”,彼此之间难以实现流动,加剧了数据割裂现象。智能数据急需整合并形成共享资源目录,实现与国家库的互联互通工作,满足国家级综合库、省级数据库间数据目录同步衔接、动态更新;
-
部门内协作力度急需增强,日常协调机制亟待完善。为了打破感知、处置和监督之间的割裂情况,需要优化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处置协作流程。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跨域联结业务管理格局体系;
-
迫切需要建立全面完善的问题发现机制、快速到位的问题处置机制、监督有力的综合评价机制,以及规范高效的指挥运转机制,为构建“智慧林业”奠定坚实基础。
#02
建设目标
灵控智慧林草解决方案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林草”为目标,基于”服务工厂“全域智能化,融合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AI 等新技术,整合现有系统及数据资源,实现林草资源数据整体智能化转型,最终实现全方位、精益化管理。
以“服务工厂”全域智能化
构建林草资源信息智能服务体系
通过服务工厂的“集成创新、生态系统、工程架构、智能技术”四大能力协同,构建一个支持新一代智慧林草的统一服务体系。
其中,“集成创新”:将各类异构系统、技术及设施与工作流整合到统一协作框架;“生态系统”:一个开放和协作的持续创新和生态合作网络;“工程架构”:建立一个可持续和可扩展、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技术底座;而“智能技术”:统一运用最新的通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框架。这些体系的协同工作,以平台化、服务化和生态化为建设目标,搭建以自己为核、横向为主,服务两端的智慧林草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远景的规划,促进各项应用在此平台上不断成长。
#03
平台架构
依托林草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采用AI、空间网格编码、智能数据分析、多源数据融合等先进技术,满足了林草资源数据采集、监测、通信、定位导航、分析决策的管理需求。实现数据的统一获取、存储、管理;从协同门户、决策分析、数据共享、林草资源一张图等方面支撑林草“N”个业务智能化系统领域,包括森林防火、灾害应急、病虫害防治、产业发展、林长制智慧管理等。
林草资源数据门户
基于林业信息化资源,整合多行业数据,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入库、海量数据存储、智能数据治理融合、实时数据分析、标准化透明访问,形成林草资源数据门户。实现数据资源浏览、检索、导航、管理、共享、统计等功能。
林草资源一张图
直观展示林业资源分布情况,涵盖森林、草原、湿地、气象气候、水文土壤、栖息地、生态系统等多类型多行业信息,叠加多种要素及业务场景,比如野生动物监测、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国家公园、保护地等业务,进行综合分析,对外提供一张图服务。
AI 能力平台
基于成像摄机、卡口摄像机等前端识别、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正射拍摄影像的林地资源数据,AI能力平台运用AI深度学习框架和卷积神经网络对林地资源特征提取训练样本进行算法训练和资源特征匹配,通过对至少两个不同时期的影像资源数据进行AI自动识别和分析,实现高精度提取和自动绘制疑似变化区域图斑及空间位置分布图,为林草资源管理部门快速、准确、及时掌握林地资源变化信息和资源监管情况。提供边侧一次、平台二次AI识别融合。
森林防火监控平台
整合接入无人机、摄像机、卫星等设备信息及报警数据,构建林上林下、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体系,提供可视化、分级化、智能化的火灾监测报警、设备监管和业务综合服务。
病虫害防治管理系统
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提高应对生物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响应时间,实现灾情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为防治决策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公园/保护地管理系统
围绕国家公园、国家级 ( 省级 ) 自然保护区,利用智慧感知手段,实时监测自然保护区、湿地及国家公园的森林资源监测、水质、生物多样性、有害生物、生态红线监管、生态资产等内容,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实现自然保护区、湿地及国家公园的生境趋势预测、林木蓄积增长情况模拟、生态资产盘点与评估、生态红线预警,并通过户外展示大屏、室内监控指挥、室内一张图对自然保护区、湿地及国家公园的森林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展示,为自然保护区、湿地及国家公园生态、生物多样性的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智慧林长制管理平台
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智能技术手段,集成整合林业资源、火警检测、病虫害监测、盗伐监测、野生动植物监测、违规举报等数据,打造统一的林长工作平台,形成森林信息综合分析能力。以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为基础,形成集林长责任分工、数据挖掘、统计汇总、综合分析、考核评价等于一体的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以林长制考核评价指标为导向,落实“林长制改革考核任务”,以人员为组织架构,界定各级林长责任片区,系统梳理各类业务数据采集、传输、融合、评价的信息流向,实现管护到位、责任明确、层层考核、实时查询,打造林长上下级联动、任务一键下发、异常定位上报、考核层级量化、指挥高效直达合可视化展示于一体的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实现林长制管理的高效化、透明化、智慧化和智能化。
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的生存环境:水、土、气(温度、降水、CO2、N2等)进行调查和监测,以清晰了解受调查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及生物栖息地现状,以监控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结合物联网、大数据、AI识别等前沿技术辅助野生动物调查、全面掌控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监测物种栖息地环境,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